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手外科/足踝外科成功應用3D打印技術為距骨壞死踝關節炎患者行個性化定制全距骨假體聯合踝關節置換手術
近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手外科/足踝外科胡勇教授團隊成功應用3D打印技術,為一名距骨壞死踝關節炎患者行3D打印全距骨假體聯合踝關節置換手術,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踝關節功能。該患者在假體及試模的設計制作、術前模擬手術及術中截骨定位方面全方位應用了3D打印技術,經查閱資料,尚未有文獻報道。
2021年7月,36歲王某(化名)不慎摔傷致右踝及右腕疼痛腫脹、出血,活動受限,于外院診斷為“1.右距骨開放粉碎性骨折并脫位2.右脛骨遠端內踝骨折3.右足骰骨、部分跖骨基底部骨折4.右橈骨遠端骨折”,實施手術后出現關節感染,行走后右踝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為求進一步治療,王某慕名來到山大二院手外科/足踝外科就診,CT及MRI檢查示右距骨壞死踝關節炎。
距骨壞死是距骨骨折常見的并發癥,王某同時合并距骨脫位,保守治療效果欠佳,需行手術治療。胡勇教授團隊經過嚴密的討論,決定利用3D打印技術,為王某個性化定制生物型全距骨假體聯合踝關節置換手術。
手術前,胡勇團隊多次討論,提取CT數據、數字化三維重建、計算機方案設計、試模及模型設計打印、假體設計、全距骨3D打印,為手術做足準備。
手術由胡勇、曹松華主刀,在麻醉二科和第二手術部的密切配合下,團隊為王某徹底清理了壞死的距骨及周圍炎性組織,置入3D打印距骨假體試模,合適后,植入生物型3D打印假體,用螺釘將距骨固定到跟骨上。再于脛骨遠端用3D打印導板截骨,截骨后裝入試模,最后置入合適的脛骨踝關節假體,手術順利完成。3D打印脛骨截骨導板的使用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增加了截骨精準度、減少了透視造成的輻射損害。
距骨壞死是距骨骨折最常出現且致殘率較高的并發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行走功能和日常生活。傳統治療方法為踝關節融合術或脛距跟融合術,雖然能緩解疼痛,但犧牲了踝關節的活動度,患者的行走功能受到較大影響。3D打印全距骨置換和踝關節置換可以在緩解疼痛的同時,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踝關節活動度,使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應用3D打印全距骨聯合踝關節置換進行治療后,王某獲得了更好的踝關節功能,生活質量大大提高。這是山大二院手外科/足踝外科繼全踝關節置換和3D打印全距骨置換術后,取得的又一次技術突破。
山大二院手外科/足踝外科是山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足踝外科學組、山東省醫學會骨科醫師分會足踝外科學組和山東省研究型醫院協會足踝醫學專業委員會主委單位,是山東省足踝外科??坡撁藸款^單位。足踝外科是國內最好的團隊之一,創新多種足踝外科新術式,受到國內外足踝大咖的贊譽;每年接收眾多省內外醫生前來進修學習,為山東省足踝外科培養眾多??漆t生。奮斗新征程,永遠在路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手外科/足踝外科將不斷完善自我,創新發展,為醫院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編輯:孫?;?nbsp;
|